信息來源:中國信息產業(yè)網
2015年信用卡6大詐騙手法大起底
年關臨近,老百姓的生活將迎來一波消費高峰,不法分子也會瞅準時機蠢蠢欲動,實施各類信用卡詐騙。近日,交通銀行信用卡專家總結了2015年關于信用卡常見的六大詐騙手法,提醒大家在即將到來的年末節(jié)慶購物高峰中,一定要提高警惕,遇招拆招不中招。
騙術1
變身銀行官方號碼+偽基站,發(fā)送釣魚網址
●案例:王女士曾收到由“95×××”發(fā)來的“積分換禮品”信息,短信內容大致是“登錄×××××網站可激活領取禮品”,落款為“某某銀行”。好在細心的王女士發(fā)現網站要求提供自己的身份證號、信用卡卡號與密碼等,疑心這是個釣魚鏈接,沒再繼續(xù)下去。
●分析:違法犯罪分子通過“偽基站”設備,向周邊地區(qū)發(fā)送大量的虛假銀行客服短信,以提供升級網銀服務、積分兌換現金等為幌子,欺騙事主登錄虛假銀行網站并上傳銀行卡賬號、密碼、手機號等關鍵信息,并在短信中內置惡意網址鏈接,然后在事主手機中安裝木馬病毒,用于盜取手機支付驗證碼,從而盜取事主銀行卡存款。
利用偽基站群發(fā)“假冒銀行官方號碼+釣魚網址”短信依然占據很大比重,上當受騙者眾,涉案金額巨大。接到類似短信的市民有很多,不少市民收到短信后,乍一看信以為真,有的按照提示操作后,銀行卡里的錢就被直接網上盜取。
●提醒:如遇到類似情況難辨真?zhèn)?可致電相關銀行信用卡官方熱線進行核實。
騙術2
冒充網店客服“退款”發(fā)送釣魚網址
●案例:沈陽市民田女士“雙十一”網購后,付款沒多久接到一個電話,對方開口就流利地報出詳細的訂單信息和姓名、地址等,“對方自稱是客服,問我是不是在幾點幾分買了什么商品,我一看所有資料都對得上,就信了?!倍髮Ψ酵ㄟ^QQ發(fā)來退款鏈接,田女士一步步被騙子牽著走——申請退款、再重新拍、發(fā)送卡號、泄露驗證碼。幾分鐘后,她的儲存卡累計被刷走3720元。
●分析:詐騙分子利用消費者的真實購物信息,充當網店客服致電客戶,聲稱商品斷貨,需要客戶提供信用卡卡號、有效期、CVV2碼等信息進行“退款”,隨后引誘消費者進入釣魚網站填入上述信息。一旦消費者上當泄露信息,信用卡就會被盜刷。
●提醒:有些不法分子發(fā)現常規(guī)的誘騙已經不起作用,他們還會冒充老同學、老鄉(xiāng)發(fā)送假相冊,甚至冒充“小三”通過激將法誘騙用戶點擊鏈接,其詐騙實質依然是釣魚網址。
騙術3
微信互動頁面、“微信紅包”嵌入釣魚網址
●案例:群里有人發(fā)了紅包鏈接,“鏈接寫著某某公司,我也沒多想這個公司是不是真有,就立即點擊了‘搶紅包’,顯示搶到了200元的現金禮包?!鼻鄭u市民邱先生隨即點擊兌換取現,但系統(tǒng)要求輸入姓名、身份證號和銀行卡號等信息。邱先生沒有引起警覺,按要求輸入了個人信息。沒過幾分鐘,他收到網站發(fā)來的驗證碼短信,他立即輸入了短信中的驗證碼。最后,邱先生收到的不是紅包的確認消息,而是信用卡被刷走1000多元的短信通知。
●分析:很多不法分子會在微信互動界面中嵌入釣魚網址,用戶點開鏈接的同時,其相關個人信息便被盜取。例如,有位吳女士曾隨手轉發(fā)了微信群里一條祝福頁面并填寫了個人信息,隨后卻頻頻收到信用卡消費短信,幸虧她趕緊聯系銀行凍結卡片,才避免了更大的損失。
此外,微信紅包也被不少不法分子利用,這些人會潛藏在人數較多的微信群中,通過分發(fā)嵌入釣魚網站的紅包,來盜取用戶的信息。
●提醒:消費者千萬不要貪圖小利,不要點擊不明來路的鏈接與“紅包”,特別是當其要求輸入個人信息時,尤其要警惕。
騙術4
“山寨”微信公眾號或APP推送釣魚網址
●案例:許多不法分子采取了更“高端”的詐騙手段——建立“山寨”的微信公眾號或企業(yè)APP。趙先生是某手機游戲的熱心玩家,他在微信上搜索到某游戲的公眾號便添加關注,之后在優(yōu)惠活動界面購買了游戲套餐產品,輸入了信用卡信息,結果發(fā)生了盜刷事件。
●提醒:關注公眾號時,一定要認真核對企業(yè)的公眾號名稱以及是否取得微信認證。在下載APP時,也要去正規(guī)網站下載,安裝可靠的安全軟件,并注意安裝時軟件是否試圖獲取敏感度較高的用戶授權。
騙術5
免費Wi-Fi存陷阱,勿掃不明二維碼
●案例:“在一家便利店呆了2小時,用公共Wi-Fi看了一會兒電視劇,其間收到短信提示,稱有人登錄了我的支付寶。前往銀行柜員機查詢,發(fā)現卡內800多元被盜刷?!蓖跖肯肫?她的銀行卡與支付寶進行了綁定,隨即前往銀行自助柜員機查詢發(fā)現,卡內余額只剩下1.11元。
王女士網購了一件600元的毛衣,網店告知掃描二維碼可返還10元紅包,她隨即掃描了店方提供的二維碼,但領取紅包的界面并未出現,而王女士的銀行卡不久后便出現了取款記錄,而她本人并未取錢。事后王女士才發(fā)現,銀行卡被盜刷,原來她掃描的二維碼中含有木馬。
●提醒:盡量不要在公共場合隨意連接來源不明的無密Wi-Fi,如果需要連接,也不要涉及支付類的操作。不要隨便掃描不明來源的二維碼,對于填信息免費送禮品的活動,也不要貪圖小便宜。一旦不慎中了木馬病毒,應該第一時間修改用戶賬戶密碼,立即解除所有網上支付綁定,聯系信用卡發(fā)卡行,確保信用卡安全。
騙術6
代辦大額信用卡廣告?小心財產都轉走
●案例:瀘州市民李女士介紹,去年7月1日,一名叫蘭某某的女子找到她,自稱能幫其辦理可透支5萬-10萬元的信用卡。李女士和蘭某某并不熟,只知道對方在一家貸款公司上班。她簡單核實對方身份后,同意辦理并付給對方2000元預付款,隨后由蘭某某介紹,李女士跟著一名叫吳某的男子到了成都,在對方介紹下分別辦理了兩家銀行的信用卡,同時花費100元辦理了一張成都的電話卡。此后,吳某聯系李女士要將辦好的信用卡交給她,但由于沒有同時拿到辦理的成都電話卡,李女士拒絕接收該信用卡。去年10月5日晚,李女士的QQ郵箱突然收到一條信息,其辦理的兩張信用卡分別透支了12031.60元和16341.29元。李女士大吃一驚,“我確實曾經委托他人辦理信用卡,但至今信用卡都沒到手,怎么就透支了?”
●分析:詐騙分子通過冒充銀行的客服電話、聊天軟件或網頁等發(fā)布虛假辦卡信息,號稱可以辦理高額度信用卡,實際上是用你的身份信息盜辦大額信用卡。辦理信用卡需要申請人提供詳盡的個人身份信息,有些騙子利用這些身份信息以及虛假的資產證明(臨時打入賬戶,開卡后再轉出),偷偷辦了一張甚至數張大額信用卡,盜刷信用卡,因為這張信用卡是在你名下的,所以這些消費也都是在你名下的。
不法分子還會以“管理費”、“保證金”等各種名目不斷收取高額費用,或以辦卡需要提交“存款證明”做“流水賬”,要求對方提供銀行借記卡卡號以及該卡預留的手機號,暗中利用到手的信息將對方借記卡中的資產進行轉移。
●提醒:消費者切勿輕信他人能代辦大額信用卡,一定不要聽信任何非法渠道辦理信用卡的宣傳。信用卡應通過正規(guī)渠道辦理,銀行不會收取任何費用,更不會向客戶索要密碼等支付信息。